2013 世安美學論文獎
作者:莊憶萱
作品:相片—文本的雙重性︰蘇菲.卡勒的《真實故事》

範疇:當代藝術、影像美學、蘇菲.卡勒、相片-文本、電視-真相、描像器

摘要:蘇菲.卡勒自1994年起出版的《真實故事》,共收錄26則短篇故事,並逐年增補或因應特殊的展覽或獲獎機會衍生為相關的出版品。首先,呈現於左右對開頁的故事,多數依據了一頁為影像,另一頁為文字的編排方式,有如檔案文件的效果,引入了相片—文本(photo-texte)雙重敘事的特性,形成影像與文字之間複雜而微妙的對應關係。其次,圖文互相參照的方式蘊含有新聞報導的接收模式,透過敘事分析,第一人稱為發話者為故事帶入難以核實的親身經歷的感受,以及提供見證的視角,然而,讀者在後製的影像連帶的時間落差,以及敘事者自嘲的說詞中,有時又會產生疑惑,突顯圖文間不穩定的關係進而翻轉「真實」與「故事」的定位。最後,討論《真實故事》進入特定的場域時,融入或借用他人的故事所激發的互文性,以及持續再版的《真實故事》所記錄的創作與生命,皆繁衍為作品自身的厚度,形成多重視域與歧聲的文本。

總結來看,《真實故事》展現出卡勒的創作具有影像與文本並行的雙重性格,進而開啟觀者的雙重視野:從書頁中圖文並置的雙面形式,再到接收者透過閱讀抗拒影像而誘發的思維;從文字質疑影像索引的實在世界,到相片推翻了文字報導的事件;還原影像描繪的雙像機制。

下載詳讀全文

得獎感言

相片—文本的雙重性︰蘇菲.卡勒的《真實故事》 非常感謝世安文教基金會與評審的青睞,以及家人與友人的支持、中央大學師長與同儕的引導、中法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資助,鼓勵我完成這篇論文先前在碩士階段的研究。我很喜歡閱讀美學與藝術理論,也受惠于台灣學術著作的滋養去學習西方理論,對我來說,書寫的文字只是暫時固定住對藝術的總總思考與感受,至於那些尚未固定與等待更動的地方,卻為往後預留伏筆,形成思路的圖譜,期待自己能夠繼續地探險下去。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