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世安美學論文獎
作者:趙正媛
作品:群島東亞:電影否定性與(後)冷戰風景

摘要:本文將分析沖繩影人高嶺剛的《沖繩夢囈》、金門導演董振良的《返鄉的敢尬》,及韓國藝術家任興淳的《濟州祈禱》中的風景(landscape)影像,藉此探究這三部紀錄片如何在不同歷史時刻,分別從沖繩、金門和濟州島的視角,反思(後)冷戰歷史與地緣政治。首先,我將檢視三組島嶼之間相互關聯的軍事化和地緣政治背景,以及促成電影發生的特殊歷史和物質條件。有別於單一國族想像為基礎的歷史敘事,我主張以「群島東亞」(archipelagic East Asia)的批判框架,來思考島嶼、三部紀錄片之間相似且互相關聯的特性。再者,我將指出這個批判框架與阿多諾的否定性(negativity)哲學的關係,並結合兩者來分析上述三部紀錄片中的風景。一方面,這些紀錄片即是群島批評的體現,皆在質問地緣政治框架和國族想像中的島嶼形象,如何長時間掩蓋島民的具身經驗,且持續將島嶼塑造成戰略據點。另一方面,它們採取了相似的形式策略,也就是透過我稱為「否定性的風景」,來將既有的島嶼形象重新形塑成具有抵抗意義的形式。我認為這些紀錄片以風景影像作為問題的出發點,在反思電影媒介本質及其特定生產條件的同時,不僅重新定位了島嶼的身份狀態,也點出了存在於冷戰意識形態和國族概念之間,無法抹平的矛盾和不連續性。

關鍵字:群島思想、否定性、風景、冷戰、東亞地緣政治

下載詳讀全文

得獎感言

非常感謝論文獎評審的肯定,以及論文在發想跟寫作階段,協助並啟發我的師長、同學,還有一同在研究路上打滾的夥伴們。這篇論文是改寫自我在舊金山留學時完成的碩士論文,最初會想提出群島的概念,並與否定性哲學結合,其實始自一個很單純的念頭:是否有一種方法能夠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小國島民,讓那些專心講著自身微小歷史與體驗的紀錄片,不再單打獨鬥,不再只是相對於西方理論的一個個地方案例。 無論是碩論寫作期間,還是回台改寫文章的過程,總是感到許多不確定及力有未逮之處,因此能夠獲獎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未來也希望能夠結合更多的文藝作品,來繼續發展這個主題。最後,想要特別感謝伴侶宗儒一直以來的陪伴與鼓勵,以及在改寫期間乖乖給我帶去看獸醫、吃保健品的奶黃與芝麻。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