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世安美學論文獎
作者:楊筠圃
作品:起霸作為一種身體行動方法:如何透過戲曲程式讓演員活起來?

範疇:戲劇、戲曲、表演藝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身體行動方法(MPA)
摘要 :
放眼坊間流傳的戲曲演員傳記,往往大篇幅撰寫演員如何體驗、刻畫人物心理。然「體驗」風氣肇因於五○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下簡稱斯氏)表演體系大舉傳入中國,從此斯氏的體驗說不僅影響話劇界,也大幅衝擊戲曲界。但在戲曲界接納「體驗」多年後,京劇演員李玉聲卻忍不住大聲疾呼:再刻畫人物,京劇就沒了!他主張戲曲演員應著重程式,而非倚賴情緒塑造,認為程式方是京劇表演的核心。雖李玉聲反對以斯氏體系指導戲曲,但不論是李玉聲本人或其他討論者,討論重點皆集中在「體驗」與戲曲的相容性,卻無視斯氏晚年極力發展的「身體行動方法」(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或譯為「形體動作方法」),反而是這波論戰的解藥。本文透過文獻分析及田野調查探討戲曲演員如何透過戲曲程式執行身體行動方法,進而達到表演者的最佳表演狀態。事實上,李玉聲再三呼籲「把戲演好」的方法,與斯氏晚年的身體行動方法殊無二致。本文寫作目的並非為了一較斯氏與中國戲曲之高下,而是希冀透過來自不同文化的表演方法,尋找有效的表演規律,以此回饋表演藝術領域。

下載詳讀全文

得獎感言

2014年8月底,我拿到碩士學位。來不及參加畢業典禮、來不及租借碩士服、來不及跟恩師好友合影留念,就急急忙忙趕往下一段旅程。對比三年前的隆重入學,末了竟結束地如此草率。錯過儀式、沒能好好道別,遂成了日後午夜夢回間難以抖落的悵然。直到獲知入圍世安美學論文獎的那個下午,我在興奮與獃愣間,真正感到前朝已遠。由衷感謝世安基金會的籌辦與評審委員的厚愛,此時獲得獎項,意義格外深刻——有了畢業典禮,我就能放心地繼續下一段行旅了。

回上頁